注:内容取自“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和网络,并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任何管理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资料图片)
OKR是通过识别出目标和关键结果,并经过不断更新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
起源于彼得·德鲁克的MBO目标管理框架,经过安迪·格鲁夫(1987~1998,英特尔CEO)的完善形成了OKR的早起版本,后经约翰·杜尔引入谷歌。
OKR(目标和关键结果)是 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 和 持续的纪律要求 ,旨在 确保员工紧密协作 ,把 精力聚焦 在能 促进组织成长 的, 可衡量的贡献 上。
用于识别最关键的业务指标,并通过量化的关键结果去衡量目标达成情况
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想做什么」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的要求」,其终极意义在于:将目标中模棱两可的部分进行量化。
这一点其实和我们个人的目标管理内的结果衡量是相同的,比如说:我们如何衡量我们已经读懂一本书了,我们衡量方式可能是「将本书的知识脉络和关键要领完整的讲给朋友听,并保证他也能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核心价值」当然这个可以进一步细化和量化。KR的制定需要平衡难度与挑战:
要有足够的挑战 不能高不可攀制定的基本环节:创建→精炼→对齐→定稿→发布
创建:为1-3个目标起草1-3个很有挑战的KR 精炼:把OKR草案提交给整个团队,通过研讨会进行更新 对齐:识别依赖关系,联结并更新OKR 定稿:把OKR提交上级进行批准 发布:沟通并发布OKR公司内部创建一组OKR的集合,并将其同最高层级的OKR对齐一致,从而突出企业内从团队到个人的独特贡献。 联结的宗旨是:让团队/员工都能展示他们是如何影响公司的OKR的,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天性,培育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机水平
大多数联结过程中应当是自下而上进行,主动同你的主管进行沟通和协商,更好的展示团队的贡献。而不是直接把上级的KR作为自己的目标垂直联结/对齐:通过让团队,部门或员工查阅上层团队的OKR,并回答「如何才能影响上层的OKR」,也就是如何促进自己和上层团队的共同成功
水平联结/对齐:同公司里的其他部门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以找出实质性的依赖关系,然后确保双方都创建相关的OKR以反映这种依赖关系。
联结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在这个沟通中需要确定哪些OKR是你的团队可以为之做出独特贡献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对任何明显联结不一致的地方提出疑问,告诉你的上司为什么他们会妨碍你的绩效表现。
不建议将OKR和绩效进行完全挂钩,通常的做法是将OKR的完成情况作为绩效标准中的一个参考项,而绩效应更关注发展与反馈
绩效评价的沉重负担致使大家不敢设定挑战目标 OKR主要用来提升组织能力,激发员工实现最佳交付。将OKR和绩效评价挂钩,严重削弱了OKR的这一功能。将OKR与激励制度挂钩的分析
优势 更聚焦目标,更好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感知更公平,结果导向让员工感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公平 激励制度更容易理解 劣势(奖励的惩罚) 员工制定目标的时候容易讨价还价,降低目标的实现难度 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采取对长期有益的行动 降低组织的创新性内在动机指的是要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努力,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被动的做事情。这与OKR的机制和初衷是吻合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
很多人定的计划总是完不成,干着干着就不知道怎么干下去了。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没有做事的愿景和动力,也不是没有毅力。而是没有一个方法去合理地制定目标,合理的细化难题。
尤其很多人制定计划,总是制定特别大,而非合理。兴冲冲的在年初写下一年读100本书,但到“怎么分配到每天的实际生活中去”这一议题,就变得很随意,且无法监控和执行。两周后发现一本书只开了个开头,这“100本书的计划”,随着沮丧的心情就再也不曾开始过。
这里推荐一个硅谷非常著名的制定目标的工作方法——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和关键成果。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跟踪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这套工具是最早是由英特尔任职的Andy Grove发明,最终流传到谷歌公司,并迅速成为Google文化的核心。
OKR的核心,即把总目标(Objective)细化到几个关键目标(Key Result),达成这几个小目标就一定会完成总目标。而当第一个小目标又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及时调整整体计划。而这几个关键目标也必须是是可衡量的。然后再不停的细化和拆分下一级的关键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计划不周之处,怎么办,那就不停调整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来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效果。
就拿这个“一年XX本书的计划”来说吧,假设对象是学生,可以分为平时上学时,每个学期要看多少多少本书,暑期要看多少本书,寒假要看多少本。达成这几个关键目标,这个100本书一定可以完成。同时,当你发现完不成的时候,就要即使调整你的计划,并且发现计划中执行的问题。比如是时间挤不出,没把突发时间算进去,或者无故多看了两小时抖音,还是不同种类的书阅读速度不同,还是什么?
根据这些发现的问题,来调整,是要减少阅读数量,还是要调整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在第一次统计,复盘,分析,调整策略以后,继续执行。如果再发现Key result不行,就再次复盘和调整。
除此以外,还有在选择关键结果的时候,必须要把控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可衡量。就好像我希望我这两年要挣更多钱,这可不就是一个特别空的结果了吗?必须具体到一年,再到一个月。然后再具体到要增加什么方法,是挣外快?还是向老板争取大项目,争取升职加薪?然后再用OKR继续具体化你的详细目标。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