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吴佩衡医案评析·阴疽核肿
来源: 个人图书馆-四圣医苑      时间:2023-06-24 15:00:15


【资料图】

阴疽核肿

朱xx之母,四十九岁,住昆明市珠玑街三四二号。1952年8月,右颈脖处起核如鸡蛋大。肿硬疼痛,肤色如常,咽口津则痛彻耳咽,饮食难下,神惫无力,曾到某医院诊视,诊断为炎症化脓,需要开刀排脓,否则听其自然出头而已。渠因惧怕开刀痛楚,来舍就诊于余,脉舌均为阳虚阴寒之象,断为阴疽结核之证,以温化疏通之剂。

附片100克、干姜30克、细辛6克、败酱50克、薏苡仁50克、通草6克、桔梗10克、甲珠10克、延胡12克、炙香附12克、甘草12克

三剂后,核肿消散。

陈注:此证,“右颈脖处起核”,乃甲木上逆(“肤色如常”,是无“红肿”,即无相火上炎之象)。而甲木之所以上逆,乃案中所称“阳虚阴寒”的缘故。方中败酱、薏苡、通草、桔梗、甲珠,均有消肿排脓之功。依理尚宜加人参或生黄芪补气,增其行气推动之力。并宜生牡蛎破结敛阳。

佩衡先生于肿硬之症,常用败酱草、薏苡仁、通草、香附,可参考。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