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苏州园林作文400字 我心中的苏州园林作文
来源: 城市网      时间:2023-08-30 05:23:23

1、冰婷姐姐只有导游词哦,但可以给你参考参考。

2、 下面是苏州各园林的详细介绍,得花点时间看了根据网友的经验买了套票,进入拙政园。

3、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


(资料图片)

4、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5、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亭阁、浮翠阁等。

6、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7、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8、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9、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10、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11、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12、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13、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14、东园介绍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15、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

16、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17、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

18、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19、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20、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21、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

22、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23、”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24、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25、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

26、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27、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28、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29、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30、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31、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

32、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33、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

34、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35、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

36、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

37、斋前有井,称“天泉”。

38、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

39、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40、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

41、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42、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43、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44、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45、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46、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47、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48、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49、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50、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51、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52、中园介绍倚虹亭:在复廊西面的直廊上,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观赏点。

53、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

54、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

55、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

56、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

57、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

58、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59、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60、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61、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62、“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63、“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64、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

65、云蔚,指花木繁盛。

66、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

67、周围竹丛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

68、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内匾额“山花野鸟之间”为当代书画家钱君陶所书。

69、嘉实亭:园内种植许多枇杷树,枇杷秋天孕蕾,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天成熟,蕴含四季之气,结成累累金丸。

70、嘉实亭,既有对江南名园的赞扬,又寓意收获的喜庆。

71、亭墙正中开有方形窗洞,窗洞外一侧是太湖石,石旁冬有腊梅,夏有芭蕉,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图画。

72、通过枇杷园洞门,嘉实亭与雪香云蔚亭形成一组对景,这是造园的艺术手法之一。

73、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

74、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75、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

76、”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77、海棠春坞:倚虹长廊蜿蜒,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

78、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

79、院内海棠数株,初春时分万花似锦,娇羞如小家碧玉秀姿艳质,有超群绝类之美。

80、文人墨客为之动情讴歌。

81、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

82、院内茶几装饰图案均为海棠纹样。

83、处处有景点题,庭院虽小,清静幽雅,是读书休憩的理想之所。

84、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85、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86、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87、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88、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89、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90、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91、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92、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93、小飞虹: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94、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

95、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96、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

97、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98、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99、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100、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101、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102、小沧浪: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

103、小阁面阔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外形十分别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阁。

104、水阁横跨池上,将水面再度划分,把到此结束的中园水尾营造得貌似绵延不断,艺术手法高超。

105、亭廊围绕,构成开敞的幽静水院。

106、从前苏州古城文人雅士、官宦人家众多,无论是华屋巨宅还是一般住房,都特别注意小空间的修饰,这小空间就是庭院,而水庭院则是这绝无仅有的小沧浪,一方面,它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另一方面,因水造景,院落内外互相借景而构建了一个特别清凉的环境。

107、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

108、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109、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110、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111、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

112、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适宜于夏天观景。

113、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114、香洲: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

115、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116、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

117、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

118、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

119、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

120、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

121、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

122、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123、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

124、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125、”用在此处十分贴切。

126、尤其是联中的“壁”字用得好,亭子是最为开敞的建筑物,柱间无墙,所以视线不受遮挡,倍感空透明亮,虽然无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不是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吗?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

127、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

128、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129、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130、见山楼: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

131、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

132、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133、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4、”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135、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熏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

136、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

137、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

138、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139、玉兰堂:玉兰堂,是一处独立闭的幽静庭院,它处在拙政园主人居住区与花园的交界部位,是园主会见宾客与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场所,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140、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141、玉兰堂曾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同名。

142、这显示了当初园主王献臣与文徵明之间不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再则,“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

143、在此读书作画,实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144、西园介绍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

145、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146、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亭基较高,六面置窗,窗格为梅花图案。

147、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

148、从中花园观景,从层层递进的景色展开后,宜两亭突出于廊脊之上,使整个中花园的景色变得绵延不尽,形成非常深远的景观空间,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

149、“宜两”出自一个有趣的故事。

150、唐代白居易曾与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

151、白居易写诗赞美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152、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不建高楼,而改为堆山筑亭。

153、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岂不妙哉!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就这样,一句好诗,一段佳话,造就了一个妙亭,一道风景。

154、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

155、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 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156、这里原来是一堵 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横在那里,如何规划成景颇费踌躇。

157、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凌水而建,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下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状,使 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158、由南往北,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突然出现大幅度转折,把它拉离园墙一段距离,使之突出于水池之上,低贴水面,左右凌空,廊顶变化如亭盖,临水处立小石栏柱两根,犹如钓台一般,在波形廊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在其下部设一孔水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部水系相通,廊体也拔高至最高点。

159、若远看水廊,便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

160、卅六鸳鸯馆: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卅六鸳鸯馆”。

161、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以屏风、罩、纱槅将一座大厅分为两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

162、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又叫暖阁。

163、北半部挑出于水面,由8根石柱撑住馆体架于池上。

164、馆之中央的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一隔为二。

165、北厅(后厅)临清池,夏、秋时推窗可见荷池中芙蕖浮动,鸳鸯戏水,东汉时大将军霍光“(在)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馆名取其意,匾额为清同治年间苏州状元洪钧题写。

166、苏州自古出人才,明清时期状元人数居全国前列,洪钧就是其中之一。

167、他在民间传说中成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多是因他娶了一代名妓赛金花为妾。

168、赛金花的故事后来被人写成小说,洪钧也就更加出名了。

169、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居处,厅南向阳,小院围墙既挡风又聚暧,并使室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

170、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171、清代末年,张履谦建此馆时曾栽种18株名贵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却如傲雪的腊梅嫣红斗雪,“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172、”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着独特的美,此馆匾额是晚清苏州的另一个状元陆润庠所题。

173、陆状元和洪状元在苏州话里洪、陆谐音“红、绿”这一红(洪)一绿(陆)同邑两状元为同一建筑写匾额,为厅堂增色不少。

174、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连续四卷的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175、主人在此宴友、会客、休憩,环境优雅,在厅中铺就一方红氍毹,吹笛弄箫,吟歌唱曲。

176、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家具摆设配置精当。

177、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的景点。

178、楼分两层,楼下是为“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石田),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

179、拙政园之蜚声江南,是与大画家、大诗人文徵明分不开的。

180、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他将自己收藏的文徵明、沈石田画像和《王氏拙政园记》拓片以及俞粟庐书《补园记》石刻嵌在楼下左右两壁。

181、中间裙板上刻有郑板桥的书画真迹。

182、面水的一侧于柱间安装通透玲珑的长窗,窗内有木质低栏。

183、倚栏而立,可凭水观景。

184、左有波形长廊相伴,右有“与谁同坐轩”,尤其是这些景物的倒影如画,尽入眼中。

185、水底明月,池中云彩,波影浮动,景色绝佳。

186、楼上原是园主儿媳王氏的书房。

187、此楼四周遍植桂花无数,入秋赏罢残荷赏金桂,桂香如酒令人醉。

188、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吟诗作画、观景自娱,皆环境可人,幽香可爱。

189、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

190、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

191、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192、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193、”扇亭地处山麓水边,地理位置甚佳,树高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194、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

195、“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

196、山小亭微,搭配匀称,衬以亭前山水,俨然一戴笠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197、前人曾写词赞道:“花间萝蹬一痕青,烟棱云罅危亭。

198、笠檐蓑袂证前盟,恰对渔汀。

199、 红隐霞边山寺,绿皱画里江城。

200、槐衙柳桁绕珑玲,坐听啼莺。

201、”与谁同坐轩和笠亭是两种不同的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也是在古典园林中较少见的象形建筑。

202、亭、轩结合,浑然一体。

203、笠亭山上有一座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

204、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阁”。

205、造型高耸凌空,立面槅扇饰有精美图画。

206、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207、扇亭、笠亭、浮翠阁,地理位置依次是临水、山中、山巅,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由低至高,循序渐进,犹如音阶中的哆、唻、咪,一气呵成,使人陶醉在这动听的旋律里。

208、留厅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浮雕、镂雕、圆雕相结合,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接缝处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是园林飞罩不可多得的精品。

209、从整体外形看,留听阁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厅前平台如船头。

210、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果皆有姿有态,观赏期特长,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钱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直至秋意浓浓的枯叶残花,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

211、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

212、花谢了,人已老,景犹在,情难忘,触人心境,发人幽思。

213、《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 ,贾宝玉与林黛玉乘着姑苏驾娘撑动的木舫在水中游赏,黛玉看到满池荷花时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是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姑娘,多愁善感,聪明绝顶,但又孤傲清高,不愿随波逐流,所以才会对李商隐这句表达冷寂清幽之美的诗句产生共鸣。

214、这虽然是文学作品里的描述,但她所欣赏的如此富有诗意的境界也出现在拙政园的西花园里。

215、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中国园林中奏出了或恢宏或欢快或喜悦的美妙乐章。

216、塔影亭:此亭从顶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精致华丽的建筑物之一。

217、在留听阁船台,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至致。

218、狭长的纵向水系拉开了层次,隔了一定的距离,水湾的纵深感就增强了,那攒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

219、真亭假塔,虚实相连,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220、在拙政园中,有两处景观与宝塔有关。

221、一处是在倚虹亭看远借的园外北寺塔,还有一处便是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

222、在中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实体,而在西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虚体。

223、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

225、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 就是最后一节音符。

226、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

227、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遗音余韵不绝,让人回味。

228、在拙政园里面走走,感觉真不错,景色很美,不管在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图画。

229、冰婷姐姐还有一半,发不了了,介绍的很详细,对了解苏州园林大有帮助 。

相信通过我心中的苏州园林作文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