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智能财讯 世纪恒通(301428)招股意向书显示,拟公开发行2466.67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35亿元,用于车主服务支撑平台开发及技术升级、大客户开发中心建设和世纪恒通服务网络升级建设项目。
根据招股书,世纪恒通是一家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平台及搭建服务网络,为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高速集团等拥有众多个人用户的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用户增值和拓展服务。依托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及渠道,已经形成了车主信息服务、生活信息服务、商务流程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并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构建出大型企业客户、消费者和商户资源的共赢生态圈体系。公司已经和国内多个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中国平安、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腾讯等,建立了明显的渠道优势。
公司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自主建立了各项支撑服务的商户及资源体系。尤其在车主服务方面,形成了规模庞大、覆盖范围广阔的车主信息服务商户体系,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已与全国两万余家车主服务商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全国31个省级单位,能够解决大型企业为全国用户群体提供车后增值服务的需求。
【资料图】
未来,公司将以车主信息服务为核心,逐步延伸到车主的生活信息服务,并基于公司车主信息服务和生活信息服务的客户需求,为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相关的商务流程服务,加强与大型企业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
2022年,世纪恒通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7804.76万元,同比增长9.18%;扣非净利润5707.4万元,同比下降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83.52万元,上年同期为-1.74亿元;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09%。
2023年1-3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长0%至10%;实现归母净利润1386.02至1705.87万元,同比增长30%至60%;实现扣非净利润991.87至1220.77万元,同比增长30%至60%。
数据统计显示,世纪恒通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03%,在专业服务行业已披露2022年数据的14家公司中排名第11。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15.42%,排名7/14。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70%,主要是由于车主信息服务收入下降所致。公司2021年车主信息服务收入的下降主要源于中国平安的车后服务采购有所波动、而新增的中国人保车后服务主要为净额法核算而对收入贡献不明显、以及ETC推广及相关业务下降等因素所致。
2022年,公司收入、净利润均呈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所致,公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分具体业务来看,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车主信息服务收入4.58亿元,占比为50.04%,同比减少11.71%;生活信息服务收入3.56亿元,占比为38.89%,同比增加37.46%;商务流程服务收入9858.63万元,占比为10.77%,同比减少16.53%。
截至2022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1269人,人均创收72.1万元,人均创利6.15万元,人均薪酬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5.97%、0.83%、1.88%。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3.32%,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61%,较上年同期上升0.65个百分点。
2022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同一控制合并口径)销售金额为8.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27%。同一控制合并口径下,2020年及2021年,发行人向中国平安的销售占比最高,但呈逐步下降趋势;2022年,中国移动超越中国平安成为第一大客户。
2022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并口径)采购金额7101.78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10.12%。
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09%,较上年同期下降0.84个百分点。公司2022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为12.84%,较上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783.52万元,同比增加2.7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894.38万元,同比减少4547.55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20.91万元,上年同期为-1408.77万元。进一步统计发现,2022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4.08亿元,上年同期为-1.88亿元。
2021年,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客户端和采购端的结算周期差异较大,因此营运资金占用较多。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已由负转正。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305.23%,净现比为125.35%。
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48亿元,同比增长745.89万元;期间费用率为16.12%,同比增长0.5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5.13%,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02%,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75%,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0.92%。
2020-2022年,公司期间费率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逐步扩大但部分收入为净额法核算导致收入口径有所收窄,进而使得期间费用率存在小幅上升的情形。
资产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加235.55%,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3.94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21.82%,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3.15个百分点;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末增加39.3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3.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减少4.57%,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3.64个百分点。
负债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长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296.1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1.26个百分点;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减少21.72%,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8.4个百分点;其他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增加174.37%,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3.82个百分点;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减少18.91%,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3.07个百分点。
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末,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6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299.44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为92.88%,较上年末上升3.05个百分点。
从存货变动来看,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220.23万元,占净资产的3.75%,较上年末增加742.51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为31.61万元,计提比例为1.4%。
2022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3700.13万元,同比下降4.7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4%,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28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
招股书称,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信息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已拥有27项专利、2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CMMI五级国际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创新型企业。
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1.1%,相比上年末增加3.14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31.34%,相比上年末增加2.96个百分点。
2020-2022年,公司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服务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等成本费用持续增长,公司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公司除投入自有资金外,采取新增部分借款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公司在自有资金投入公司日常经营的情况下,通过借入银行借款满足上述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稳定。
2022年,公司流动比率为2.45,速动比率为2.4。
根据招股书,本次发行前,公司前十名股东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为杨兴海,占比46.66%。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